-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1月17日上午,在泰州市姜堰區黃河大酒店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單位主辦的“2019機械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姜堰論壇”上,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原處長、中國標準化學會會員、南京市標準化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高級工程師趙諾奇,為近200名與會代表作了“標準引領提升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
報告在客觀分析和闡述我省制造業標準面臨突出問題的同時,重點介紹了我省制造業標準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報告指出,2017年獲得國家級、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共87項、但多數項目完成單位和完成人都未能及時將項目成果及其所含技術轉化為標準,特別是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萍紕撔缕脚_多但標準創新平臺少。制造業領域重點建設的22個省級重點創新平臺中有標準化功能的平臺僅2個,13個重點培育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及其子領域中,多數領域缺少技術標準轉化平臺,從而導致科研單位和企業科技研發標準化意識缺失。截至2017年底,我國主導制定 ISO/IEC標準452項,全球占比1.58%。其中,我省主導制定39項國際標準,全球占比僅為0.14%,大部分集中在紡織、機械等傳統領域,制造業國際標準話語權明顯弱于世界發達經濟體。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的貢獻率約為9.8%,但從2017年國家正式發布與我省重點培育的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相關的551項國家標準看,我省主導制定59項;從已經正式發布和已經立項的303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看,我省主導制定的只有7項。
報告指出, 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是振興制造業(機械制造)的有效做法。企業應將標準化納入企業的戰略,運用標準化手段引領市場需求,主動搶占技術核心高地,爭取標準話語權。一是貫徹執行國家、地方有關標準化的法律、法規,執行強制性標準;二是及時制定企業標準,執行自我公開聲明制度、做好標準實施和到期復審等工作;三是按標準組織生產,杜絕無標生產,用標準維護企業的自身利益;四是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五是參與有關國家和國際國際標準化交流活動,加強業務培訓,制定 符合要求的、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企業標準;六是關注專利與標準結合,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標準;七是加強標準化隊伍的建設,保證標準化專職人員的配備,培養和穩定企業標準化專職人才。
報告列舉的“江蘇紅太陽集團牽頭研制《吡啶》和《3甲基吡啶》國家標準,一舉打破壟斷,贏得了國內近70%的市場”和“南京云海特種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可用于水泥中的重要工業廢渣技術標準的研究》專項,獲得綜合經濟效益3600-7700萬元”的”經濟學效應“的典型案例,在論壇上引發反響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