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瓶蓋是食品藥品包裝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消費者最先與產品接觸的地方,而瓶蓋具有保持產品密封性與穩定品質的特性,以及有防盜開啟及安全性方面的功能,被廣泛應用在有內容物的瓶裝產品上,所以瓶蓋為食品、飲料、藥品、酒、制藥業的上游產業,是塑料瓶容器包裝的重要零部件。瓶蓋產品市場需求穩定,并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塑料瓶蓋質量穩定,市場占比也逐漸提升。
精致、個性、獨特造型,注塑瓶蓋何去何從?
瓶蓋的發展早期是使用軟木材質,旋鐵蓋等。至今續開發出鋁質的長頸鋁蓋、碳酸飲料鋁蓋、熱充填鋁蓋、注射液鋁蓋、藥蓋、塑膠瓶蓋等產品。鋁蓋雖有部份被塑蓋取代,但主要應用于酒及機能性飲料,需求穩定成長,而爪蓋的需求比則變動大,塑料蓋的需求穩中有升。由于瓶蓋為包裝工業的重要一環,下游消費市場的需求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對瓶蓋的市場需求。
在產品質量與外形要求日益嚴苛的當下,小如瓶蓋也要做到精致、美觀、獨樹一幟,這勢必對瓶蓋的生產技術造成沖擊,如何在保障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瓶蓋模具制造的技術難題。
瓶蓋有兩種制作工藝,分別為:注塑成型與壓鑄成型。注塑蓋生產工藝的流程為:吸料機將混合好的材料吸入注塑機炮筒,在炮筒內加熱到熔融塑化狀態后,注射到模具型腔中,在型腔中冷卻定型、脫模、再經過切環加墊,完成注塑生產。而壓塑蓋工藝流程為:吸料機將混合好的材料吸入注塑機炮筒,在炮筒內加熱到半熔融塑化狀態后,定量擠出到模具型腔內,上下模具合模,壓塑并冷卻定型、脫模,再經過切環加墊,最終完成注塑生產。
從瓶蓋的的兩種制作工藝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中都存在最重要的一環——冷卻定型。產品成型離不開冷卻成型,因此冷卻水路系統是瓶蓋產品制作的關鍵所在。
而冷卻水路是模具的重要組成部分。瓶蓋質量好壞、速度快慢,大多取決于冷卻水路。
傳統制模中,冷卻水路一般采用CNC加工方式(如圖1)。冷卻水路只能通過銑床鉆孔的方式加工產生內部水路網絡,并通過內置止水栓和外置堵頭的方式來調整水路流向。這樣就導致水路布置有很大的局限性,水路只能為圓柱形直孔,無法百轉環繞于模具內腔之中。當遇見形狀復雜的模具產品時,傳統水路無法完全貼近注塑件表面,冷卻效率低且冷卻不均勻,導致注塑周期長、產品變形量大。
在最開始生產飲料等塑膠蓋與爪蓋時,傳統水路還是能夠勝任的,但隨著產品包裝造型越發復雜,瓶蓋的形狀也越來越獨特,形體凹凸不平,導致傳統水路的冷卻作用捉襟見肘。
新征程:3D打印獲取創新的契機
但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金屬3D打印(SLM,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相當成熟,SLM技術現在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制造業中。在航空航天領域,GE用驗證機對35%的3D打印零部件進行了驗證、C919對3D打印件進行了大規模使用。
而瓶蓋模具技術,也因為3D打印迎來了新生。3D打印技術又稱為增材制造,是一種采用材料逐層累加的方法制造實體零件的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材料去除——削切加工技術,增材制造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制造方式。
針對化妝品瓶蓋造型,通過這種逐層累加的3D打印技術,可以制造出一種無所不能的冷卻水路——隨形水路(如圖2),它可根據產品輪廓的變化而變化,到達模腔任何地方,模具內部將無任何冷卻盲點。
運用這種水路,它可以使瓶蓋加快冷卻速度,縮短產品的成型周期,此外,它還可冷卻均衡,減少產品缺陷,提高產品良率。
然而這種技術的革新,真的能給企業帶來如此優勢嗎?很多人保持著觀望態度。2007年成立于上海的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毅速)是一家3D打印應用技術開發與服務的科技公司,毅速致力于注塑模具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率先對這種技術做出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