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開車需要目光銳利、耳朵靈敏、反應敏捷和手腦間的協作。許多人類司機這些條件都具備,并可控制一輛急速行駛的汽車。但一輛智能車如何進行自控?
智能車中有一位虛擬駕駛員。這位司機同樣有“眼”、有“腦”、有“手”、有“腳”。車兩側的微型攝像頭就是他的眼,負責觀察車前方的路況。他們注意著車兩側的交通情況。車中也有高度自動化的駕駛系統。這就是內置的電腦,也就是虛擬司機的大腦。這個大腦計算出車近旁正在運動車輛的速度,并分析它們的位置。基于這些信息,它為智能車選擇最佳路徑,并給出指示以讓手腳做出相應動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虛擬司機就對車輛實行了控制。
虛擬司機的最大優點是什么?他的反應速度很快。微型攝像頭不斷向“大腦”發送圖像數據。他完成圖像處理的時間為100毫秒。然而,世界上最優秀的人類司機也至少需要1秒鐘的反應時間。當他付出行動時,又多需1秒鐘。
虛擬司機的確很棒。在高速公路上,他可大大減少事故發生率。鑒于此,我們是否可以讓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駕駛汽車呢?專家們警告說,我們現在還不能這樣做。智能車辨別事物的能力還很有限。目前,這種車只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