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一、全自動機械手表原理
全自動機械表不用電池,有些是帶手動上發條的,有些不帶,但還是有手動上發條的最好。一般在發條上滿的情況下可以連續運行30小時左右,看機芯而定。老年人和常坐辦公室以及運動少者最不適宜佩戴此類手表,在這種情況下,建議佩戴者定期給手表手動上弦。自動機械表在常溫下,24小時誤差在±45秒者為正常誤差。因自動機械表須靠手臂的擺動而自動上弦,所以每天必須配戴八小時以上,才能確保計時準確。
手表運走能量靠的是發條的彈力提供的,當上滿發條時,它的力矩較大,隨著手表的運走,發條的發松,它的力矩也逐漸減小。手表從上緊發條到24小時這段時間,它的力矩輸出是平穩的,此時走時也比較精確,誤差小。而超過24小時以后,發條力矩會急驟下降,走時誤差增大。為確保手表走時更準確,所以要每天定時上滿發條。
自動機械表手表原理 了解自動機械表原理就需要了解其自動機構,自動機構由重錘(自動擺陀)擺動,通過自動上條輪系和原動系相聯而實現自動上條這一特殊功能。 約在1920年在英國,制表匠約翰霍華發明制造出了現代自動機械表的原形,該自動機械表原理為自動機械表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他并不是制造自動機械表的第一人。早在1770年曾有瑞士人,路易伯勒雷制作出最早的自動掛表。由于手工制作,數量極少,在舊貨市場上難以見到。因為它是現代自動機械表的前身和發源地。 由此瑞士的制表業也因此名氣大作。
二、全自動機械表和手動機械表的區別
全自動機械表是機械表中的一種。機械表通常可分為下列兩種:手上鏈及自動上鏈手表兩種。這兩款機械的動力來源皆是靠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帶動齒輪進而推動表針,只是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
手上發條的機械表是依靠手作動力,機芯的厚度較一般自動上發條的表薄一些,相對來說手表的重量就輕。而自動上煉的手表,是利用機芯的自動旋轉盤左右擺動產生動力來驅動發條的,但相對來講手表的厚度要比手上發條的表大一些。
全自動機械表不用電池,有些是帶手動上發條的,有些不帶,但還是有手動上發條的最好。一般在發條上滿情況下可以連續運行30小時左右,看機芯而定。
三、機械表半自動和全自動的區別
自動機械表表的驅動件自重錘(即自動擺陀),通過一組自動輪系為自動上條的傳動系,經手臂擺動自動上發條。由于自動手表所采用的重錘和自動上條系的工作狀態不同,可將自動機械表表的結構區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擺動式單向上條;
2、擺動式雙向上條;
3、旋轉式單向上條動;
4、旋轉式雙向上條;
擺動式自動重錘只能在表機中作120°左右的擺動,為半自動。旋轉式自動重錘在表機中能做360°旋轉運,稱全自動,這就是半自動和全自動機械表原理。
在早期的自動機械表表中也曾生產過自動重錘在表心上兩條凹槽內作直線往復運動,這種自動機構稱抽斗自動;因其上條效果差,早被淘汰。但也因其產量有限,很具收藏價值。
部分自動機械表表在表盤上有一指針,顯示自動上條的存量,可以判斷對自動上條的可靠性。由于機構復雜,需要有14個零件組成,所以采用這類機構的自動手表不多。
四、機械手表發條的工作原理
發條是手表機芯原動系中最重要的零件,原動系包括:發條盒,發條盒蓋,條軸和發條。和一般手上弦的手表發條結構不同,自動手表的發條沒有“尾鉤”,因此它也不是掛在條盒內壁上的。實際上它有一根“副發條”在發條的尾部,用電流點焊的方式把它和整個發條連接為一整體。在自由狀態下,發條呈S狀,“副發條”的形變的方向和發條相反,因此它具有反漲力。“副發條”的寬度略窄于發條,但厚度比較大,大約是發條的1.5倍,長度基本上將近能在條盒內盤一圈。
照片圖注釋:(1)發條、(2)條盒輪、(3)條軸、(4)條盒蓋、(5)副發條。
當發條被盤入條盒內時,“副發條”對條盒內壁產生一個有漲力的摩擦,當手表發條被完全盤緊時,“副發條”和條盒內壁就會產生打滑。因此自動手表發條有2個力矩指標,一個是滿弦力矩,另一個是發條打滑力矩。發條打滑力矩一定要大于滿弦力矩,以確保自動發條能被上滿。發條打滑力矩的大小很重要,必須合適,如果過大,輕則造成手表出現“擊擺”現象(所謂“擊擺”是指擺輪左右擺動幅度過大,使得擺輪的沖擊釘反撞到擒縱叉叉口外側的現象),嚴重了的還會損壞自動上弦的齒輪。而打滑力矩過小會使手表的延續走時長度不夠,容易造成停表。
手表里有二個靠彈性配合的摩擦脫離機構:一個是在分輪上,它解決手表的撥針和走時帶針的不同需要;另一個自動發條。所以自動表如果用手來上發條的話,它是永遠“上不滿”的,一旦上弦力矩大于發條打滑力矩,那么“副發條”就會與條盒壁發生打滑脫離,“副發條”的加油十分講究,一般是用粘稠的膏質油或者是黑色的二硫化鉬,油量也要嚴格控制,而且,即便是在給一只完好的手表清洗加油的時候,發條盒也不應該被打開。(除了發條斷的故障外)所以有很多進口手表的條盒輪上標有自潤滑標識或索性做成不可拆卸式,就是不許你打開。
“副發條”打滑力矩對手表的輪系的力矩輸出有比較大的影響,它會直接影響到擺幅的高低,為了穩定打滑力矩,許多手表還在條盒的內壁上做出凹槽。
自動手表從理論上應該比較手上弦的準確,那是因為只要佩帶著手表它的發條基本就應該是滿的,但前提是人的運動量要足夠。因此老年人、病弱之人,常年坐著工作的人都不適合佩帶自動手表。運動量不足的只能靠用手上弦的方式來補充發條,但要是給一只標有“AUTOMATIC”的手表用手上弦開足發條,也確實是件比較郁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