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器(英語:clutch)是把汽車或其他動力機械的引擎動力以開關的方式傳遞至車軸上的裝置。香港俗稱極力子,乃從英語clutch而來;臺灣話則常稱離仔或克拉幾(原自日語“クラッチ”)。
離合器原理
當離合器踏板釋放時,飛輪內的壓板利用彈簧的力量,緊緊壓住摩擦盤,使兩者不會滑動,引擎的動力因而可以透過此一結構,傳遞至變速箱,完成動力傳動的工作。
而當踩下踏板時,結構將向彈簧加壓,使彈簧的周邊翹起,壓皮便與摩擦板脫離。此時摩擦板與飛輪之間已無法連動,即使引擎持續運轉,動力仍不會傳遞至變速箱及車輪,駕駛者便可以進行換檔以及停車等動作,而不會使引擎熄火。
離合器種類
錐形離合器
錐形離合器概念圖
1.錐:錐孔(綠色部分)、錐塞(藍色部分)
2.軸:讓錐塞能夠在上面滑動
3.摩擦材質:通常會附在錐孔上,此處在錐塞上
4.彈簧:離合器控制完后彈回錐塞的零件
5.離合器控制:用壓的把兩錐體分離
6.旋轉方向:可進行順時針及逆時針旋轉
“錐形離合器”是離合器一種,作用與“圓盤離合器”相同,是以構件的形狀區分命名。圓錐離合器是以圓錐代替圓盤,當兩個錐面通過摩擦來傳遞扭矩。由于楔作用和作用面積增大的原因,圓錐離合器傳遞的扭矩比圓盤離合器更大。
錐形離合器有錐形摩擦面,這個錐體意味著一個驅動器的移動量,會以比圓盤離合器更慢的速度與表面接合,此外,驅動力量會在接合的表面上施予更多的壓力。常見的例子有手排變速箱的同步齒環,同步齒環負責同步移動軸心和齒輪的速度,以及確保能平穩的變速。
汽車
內燃機車
由于多沖程的特性,汽 / 柴油引擎只有在運轉起來后才能輸出動力。但其一引擎的轉速有限、其二停車意味著引擎不輸出動力——停轉熄火,因此必須在引擎對外連動之處加入一組機構,以視需求中斷動力的傳遞,以在引擎持續運轉的情形之下,達成讓車輛靜止或是進行換檔的動作。這組機構便是動力接續裝置。
汽車用離合器的基本功能
在汽車起步時,通過離合器主、從部分之間的滑磨、轉速的逐漸接近,確保汽車起步平穩。
當變速器換擋時,通過離合器主、從部分的迅速分離來切斷動力的傳遞,以減輕齒輪輪齒間的沖擊,保證換擋時工作平順。
當傳給離合器的轉矩超過其所能傳遞的最大轉矩時,其主、從部分之間將產生滑磨,防止傳動系統過載。
分類
依據腳掣的數目,汽車和駕駛執照主要分為兩類:自動波和棍波。
所有車均有油門和剎車,棍波車則第三個腳掣用來控制離合器。自動波的汽車也有離合器,不過是由電腦自動控制。
電動車
主條目:電動車
純電動車不需要離合器及變速器。因為馬達可以透過電力電子控制轉速及扭力。停車則只需切斷電力供應。
混合動力車輛可以沒有離合器,這時候引擎只用作發電(當電池沒有電)。以燃油為主的混合動力車輛則需要離合器。
近來發展
離合器這組機構被裝置在引擎與手排變速箱之間,負責將引擎的動力傳送到手排變速箱。近年來的電腦控制自動手排與Audi的Multitronic CVT變速箱則由電腦控制離合器,達到與手排車同樣良好的傳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