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如果從就業率來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要好一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畢業后可以去的單位較多,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畢業后一般要去大的供電公司或電建公司,就業難度較大。
其次,從待遇方面來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要好一些。特別是國家電網或南方電網待遇更好。
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都要有較好的物理知識,但是兩科各有側重: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側重力學知識,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側重電學知識。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要求動手能力較強。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該專業設有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四個專業方向。
培養從事電機、電器、電力系統、工業自動化、建筑智能化領域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管理工作的具有寬廣的知識和較強適應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具有強弱電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計算機技術與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特點。
主干課程有電路、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學、計算機組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力電子技術、檢測及信號處理、計算機仿真技術、工業控制網絡、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等。
畢業生除攻讀碩士學位外,主要到國家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國家機關、高等院校、電氣信息類高新技術產業公司等單位工作。 該專業是哈工大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之一。
主要培養現代制造業及相關領域內從事機電產品的設計與制造、生產組織管理、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開發以及經營管理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貫徹厚基礎、寬口徑辦學思想,強化核心能力培養。在寬厚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設置了現代機械設計、先進制造工藝技術、機電控制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流體傳動及控制、工程機械與物流自動化和計時儀器等專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可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現代制造技術、數控技術、精密加工、特種加工、納米技術、檢測與傳感、自動控制、電路與電子、計算機控制及應用、流體傳動與控制、建筑機械、工程機械、系統綜合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開發和管理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電氣控制、電力系統、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方面較寬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
其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學生將受到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控制技術問題及電力系統分析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較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理論、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控制理論、電力系統分析、計算機軟硬件基本原理與應用等;
3.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1—2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的發展趨勢;
5.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
主干學科:電氣工程、電力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 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言、軟件基礎、硬件基礎、單片機等)、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理論、電力系統分析、電氣控制技術、檢測與轉換技術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也有兩個方向:電力工程和電氣工程,屬強電領域??梢跃蜆I于電廠、電業局等單位,待遇頗高,也比較辛苦。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制造基礎、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5.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