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進入2019年,備受關注的科創板撩開了神秘面紗。1月30日,中國證監會和上交所密集下發多份針對科創板的政策規則,包括《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實行辦法》等3份部門規章和《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等6份交易所配套業務規則。這些政策規則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搭建起了整體制度框架體系,標志著這一資本市場重大增量改革舉措已進入實戰操作階段。
江蘇科創企業有了新“舞臺”
看高蘇企在科創板上的表現,“底氣”除了來自向來“勤勞”蘇企的“自奮蹄”外,還來自于政府在推動科技型企業上市方面的不遺余力。
自2012年起,省科技廳即會同江蘇證監局啟動省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關鍵成長期的創新發展需求,集中科技資源,集成科技計劃,分類扶持,加大在股份制改造和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等上市關鍵成長期的支持力度,推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好、誠信規范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加快上市融資進程。
該計劃實施至今成績斐然。截至2018年底,入庫培育的企業達1461家,累計支持入庫企業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0多項,省撥資金總額達17.8億元,118家入庫企業在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432家入庫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入庫企業同時也獲得了證監局在上市過程中的及時跟蹤與指導。僅僅去年,江蘇新增上市企業的半數就來自入庫企業,顯示政府的長期不懈努力正步入“豐收”期。
事實上,近年來力推科技創新的江蘇,早已設立了自己的科創板。據了解,“江蘇科創板”是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與省股權交易中心于2017年共同打造的板塊,是前者科技資源與后者金融資源對接的產物,兩個市場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聯合掛牌,共同培育”的服務。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股權交易市場也稱“四板”,“江蘇科創板”的創設表明江蘇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在推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上的意識超前。
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總經理賈燕琛說,目前“江蘇科創板”在板企業數量219家,覆蓋電子信息、醫療器械、半導體、節能環保等多個高新技術領域。通過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與銀行定制的金融產品,已服務10家企業獲得8000萬元的融資授信。“希望未來我們的科創板可以成為推送‘江蘇籍’企業進入上交所科創板的快速通道。”
為科技型企業開啟“一個天窗”
據了解,有別于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科創板制度設計亮點頗多:實行注冊制,審核權由證監會下放到上交所;上市標準首次引入市值概念,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新股發行價格不做限制,尊重市場化定價;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個人投資者的入市資金門檻要求為50萬元……
“這些制度設計可以說專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做,為它們進入資本市場開啟了‘一個天窗’。”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總經理賈燕琛說,特別是新股發行定價機制和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的交易機制,開辟了資本市場新的生態環境。
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省首批改制的省屬開發型科研院所,公司總經濟師李玉虎表示,科創板明確了聚焦的行業,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為相關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蝶變式發展開辟了“綠色通道”??苿摪暹€吸收了最新的退市改革成果,將執行史上最嚴的退市制度,這更是一大亮點。
“在我看來科創板的重大意義就是試點注冊制。”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魚躍醫療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陳堅說,將企業的評價系統交給市場,其初衷和設計符合市場慣例,對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尤其有利。
“公司不排除利用科創板推出這個機會上市。”蘇州一家從事自動化設備研發、制造的公司財務總監坦言,科創板確實在上市制度、程序規定上有重大突破,特別是相對較低的門檻,以及同股不同權的設計能給一些初創型的科技企業更多的融資機會。這些公司除了有一些技術的優勢,其它資本資源可能相對較少,所以直接融資還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