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江蘇姜堰船舶舾裝件有限公司研制的專利產品——用于收放大型船舶引航員軟梯的引航員梯卷車,受到各國船東的歡迎,市場占有率在原有基礎上上升超過12%,已配套各種大型和超大型油輪、散裝輪不少于1000艘船只,創利近1500萬元。
這一切得益于積極推進專利技術標準化,該公司與上海七〇四研究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單位一起,主導制定了ISO24136《引航員梯卷車》國際標準,將專利技術融入到國際標準,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話語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泰州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專利標準融合創新工作,大力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鍛強產業創新鏈,提升核心競爭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為加快推進專利標準融合,泰州市積極構建專利標準融合工作機制。全國地級市首部標準化方面法規——《泰州市標準化條例》明確規定,“支持、引導企業將專利等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從立法上推進專利標準融合。泰州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標準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推動專利融合,集聚創新資源”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建設品質泰州的重要內容。2020年,泰州市政府下發《關于推進專利標準融合創新的實施意見》,明確重點任務,建立長效機制,完善經費保障,推動專利標準融合創新工作納入市、市(區)政府績效考核。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聚合創新資源,推動專利標準耦合,高站位構建長效機制。
推進專利標準融合,關鍵是要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全市以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為重點,大力推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引導企業整合專利和標準化工作職能,做到領導、機構、人員、經費“四落實、四統一”,實現專利和標準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進。結合泰州市實際,實現“三步走”:第一步,推動專利融入企業標準,促進專利應用和標準水平提升,同時,企業在實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或適應性創新,形成高價值專利;第二步,結合泰州現代產業體系現狀,將一批知識產權密集且標準化基礎較好的產業集群確定為產業集群試點,引導集群內專利權人達成專利許可協議,將專利轉化為團體或者聯盟標準,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第三步,推動優勢企業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比較優勢的產品技術標準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有條件的上升為國際標準,占領行業制高點。泰州打造試點示范企業,以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龍頭骨干企業為重點,選取一批標準化工作成效好、專利擁有數量多且轉化標準可行的企業確定為試點,引導企業加強高價值專利轉化運用,推動企業將專利權利要求書中的先進技術方案、關鍵結構特征和技術實現方法轉化為標準的核心技術要素,不斷提升標準的先進性。舉行全市專利標準融合發展啟動儀式,專家為210家試點企業專題授課,指導企業建立專利標準融合創新機制。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和探索,泰州逐步實現科技創新、專利創造、標準研制“三同步”,企業產品質量競爭力顯著提升。江蘇亞太泵閥公司將密封散熱結構等專利融入企業標準后,推動國家標準相關指標的重新修訂,帶動全行業的質量提升和技術進步。江蘇遠望儀器集團有限公司將“單孔密閉小容器灌裝傳導介質裝置”等專利轉化為標準,有效保護彈性原件,保證了密閉小容器的檢測精度,產品質量可靠性顯著提高。通過專利標準融合,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有限公司,通過轉化“環冷機側軌制作工藝”專利為標準,減少制作環冷機側軌所需直板料,實現一次卷曲成功,每件產品成本下降2.8%。江蘇能建機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鍋爐爐膛檢修平臺“吊架傾角報警裝置”“繼繩保護器實驗平臺”等專利轉化為標準,解決高空平臺作業時發生傾斜對人員造成危害的問題,提升了整個裝置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