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熟妇-另类图片av-另类图片激情-另类图片综合网-另类小说 人妻-另类小说第1页

  •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技術產權

    當前位置: 首 頁 >技術產權>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到底“為什么管”又該“管什么”

    時間:2020/4/13 20:32:09    瀏覽次數:1918    字體:   

    1、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概念的研究現狀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以人為中心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及創新等手段,對組織所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期高效的達到既定組織目標的過程。鑒于管理學的基本理論,一般認為,知識產權管理是指組織對其知識產權工作加以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的活動和過程,從而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目前,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較具代表性的定義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是為規范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推動企業強化對知識產權的有效開發、保護、運營而對企業知識產權進行的有計劃的組織、協調、謀劃和利用的活動。在此后相關研究中該定義得到廣泛的直接引用或進行類似的定義


    任何一種管理活動都必須由以下4個基本要素構成,即: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組織目的、組織環境或條件。管理主體指由誰管,管理客體指管什么,組織目的指為何而管,組織環境或條件指在什么情況下管。現有關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定義亦是主要圍繞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管理目的3個要素進行界定,但由于在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及管理目的的定位和表述上存在寬泛、籠統、抽象以及遺漏或交叉重復的問題,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踐指導意義不大。


    表1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概念相關研究概況


    也談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到底“為什么管”又該“管什么”


    1.1 管理主體的界定過于上位,不利于認清知識產權管理職能與其他職能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在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進行概念界定時,目前國內學者關于管理主體的表述,僅有蔣坡特別指出“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其他相關研究文獻在管理主體方面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籠統的將管理主體界定為“企業”,二是忽略不提管理主體。對于傳統的職能管理,如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主體的籠統界定或默認不提,不會造成對相應職能管理部門管理職責及管理內容的理解偏差。但對于新興學科知識產權管理來說,如果將管理主體界定為上位概念“企業”,則不利于認清知識產權管理與研發管理等其他職能管理的區別與聯系;對于設置知識產權管理職能部門的企業來說,也容易引起知識產權管理在管理職責、管理內容及績效指標等方面與其他相關職能管理的交叉和混淆。


    如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以當前業內較為關注的專利數量和質量問題為例,在企業整體層面上,專利數量和質量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企業專利創造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專利的數量決定于企業研發投入的多少和研發部門的創新成果的多少,只有對初創企業或知識產權意識較為淡薄的企業而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開展的知識產權意識的普及知識產權的挖掘等工作,有助于促進知識產權數量的增加。專利數量很大程度上只能體現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工作量,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核心職責在于專利質量。即,具體到職能管理層面,一個企業的專利數量和質量分別取決于研發部門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知識產權創造環節,衡量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指標是專利的質量,知識產權管理主體(部門或崗位)的績效亦在于專利的質量。如果將脫離研發投入支撐的專利數量,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目標導向,或者把專利數量作為并非決定于其管理職責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績效指標,難免會將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導向歧路。這也是當前我國知識產權數量爆發式增長,所謂“垃圾專利”較多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管理客體界定籠統或有遺漏,不利于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的重點內容


    管理客體是指管理什么,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客體即是企業的知識產權,例如將知識產權管理的客體籠統地界定為“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資源”、“企業知識產權”以及“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等。


    為了更深入地認識知識產權管理的具體內容,必然需要對知識產權管理客體進一步細化分類。知識產權管理客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從知識產權生命周期的關鍵環節來看,涉及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營和保護等形式;從管理過程看,是一個涵蓋了決策、計劃、組織、執行、控制等一系列綜合過程的系統化活動;從管理層次看,除了日常管理活動外,還涵蓋了戰略管理的內容。從管理對象的類別上看,知識產權管理又可以分為專利管理、商標管理、商業秘密管理、版權管理等。從管理過程、管理層次或管理對象類別的角度進行分類難以明晰知識產權管理內容的專業屬性。


    因此,在現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中,也主要是從知識產權管理的關鍵環節進行分類,按照演進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發布實施前,代表性的分類方式是開發(或產生)、保護和運營,第二個階段是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發布后至今,在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企業實踐以及有關國家知識產權政策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研究中,開始廣泛采用綱要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分類方式。針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目前這種分類方式有三個方面的不足:首先,對于國家知識產權事業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而言,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內涵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別,目前缺少對“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內涵進行準確和詳細的闡釋;其次,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是對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管理,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并非同屬并列關系;最為重要的是,知識產權的維護是與創造、運用和保護同屬并列的關鍵類別,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的管理內容。而現有研究對管理客體的細化分類中,對知識產權維護多有遺漏,或沒有闡述其應有之義及重要性。


    1.3 管理目的的表述過于抽象或具體,不利于把握知識產權工作目標和方向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目的的定位,要對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的工作方向具有指導價值。當前,有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概念中,針對管理目的的定位,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具體到知識產權職能管理層面,如“規范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推動企業強化對知識產權的有效開發、保護、運營”、“使企業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識產權創造、獲取、維護、運用和管理”以及“達成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活動最佳目標”;二是抽象到更為上位的企業層面,如“為企業帶來高附加值利潤和提升企業價值”、“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三是聚焦于與知識產權較為密切的技術創新等企業經營活動層面,如“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這三類表述方式或其組合,由于定位過于具體、單一或抽象,從企業目標自上而下分解及橫向結合上看,在縱向上沒能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目的與企業總體發展目標的具體關系,橫向上沒能說明知識產權管理與其他職能管理及生產經營活動的聯系,不利于指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踐及把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方向。此外,有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研究的研究,基本都強調要將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使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服務于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但具體如何融入并服務與企業發展,亦鮮有闡述。


    為此,本文試圖從上述三個方面進一步完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提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是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人員為滿足企業戰略目標、業務發展及具體生產經營活動的知識產權需求,對知識產權的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進行決策協調、規劃計劃、組織實施和監督控制的管理活動,從而實現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保障、支撐和引領價值。


    2、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目的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的價值。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事物的本質及價值主體的需求。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取決于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和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需求。不同的價值主體或者同一主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知識產權的需求具有差異性。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是決定其功能和作用的客觀基礎,滿足企業對知識產權作用和功能的各層級具體需求是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根本途徑,也是知識產權管理的根本目標和方向。


    2.1 知識產權的本質及其功能


    知識產權是什么的基本問題,是決定其功能和作用的客觀基礎,也進一步決定了實現其價值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因此,探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首先要明確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明確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不僅是僅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理論基礎,也是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通常提到知識產權時往往將其理解為知識產權的對象,即“知識財產”。作為一個定義,概念必須揭示出其定義的事物的本質屬性,以便與其他事物相區別。明確對知識產權概念的認識,其目的在于通過把握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廓清知識產權與其他事物、已有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明確其在相關概念體系中的位階性以及知識產權在這種位階中的定位,避免因混淆、混用知識產權與知識財產、科技成果或技術成果等相關概念,而造成對知識產權功能和作用的認識偏差。


    一般而言,對概念下定義時采用的多是“屬加種差”方法,對知識產權所下的定義既要描述其“屬”,也要揭示其“種差”。但是,在這個貌似繁榮的新興學科中,連“知識產權”這個最基本的概念,都存在嚴重的分歧。目前,關于知識產權概念的爭議主要在于知識產權的對象的本質屬性。物權是基于有形的物的權利,債權是基于合同的權利,知識產權是基于“智力創造成果”、“創造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信息”、“知識財產”、“智慧產品”,還是“無形財產”的權利,仍無定論。概念是事物本質特征的抽象描述,但何謂“本質特征”,并不是一個無須限定前提的客觀判斷。“所謂‘概念’已將所擬描述或規范對象之特征窮盡列舉的設定之存在基礎,并不真在于概念的設計者已經完全掌握該對象之一切重要的特征,而在于基于某種目的性的考慮(規范意旨)……” 法學界之所以要對知識產權的概念進行討論,其目的也在于通過把握知識產權的本質特征,進一步認識和判斷新出現的權利能否納入知識產權的框架之內,以保持知識產權的開放性。


    但法學界關于知識產權概念的共識是,知識產權是一種權利,是與物權、債權、人格權并列的民事權利。正如日本學者富田徹男強調的,知識產權本質上是競爭者為阻止其對手銷售自己的產品或商品而擁有的壟斷顧客的一種權利。[對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來說,關鍵在于把握知識產權的權利屬性,知識產權的功能和作用在于這種“權利”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夠發揮的作用,知識產權的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的對象皆是“權利”,而非該權利保護范圍內的創新成果。但在實踐中,往往將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與科技成果等概念混淆或混用,從而造成對知識產權功能的認識偏差,對知識產權能夠發揮作用的定位偏差。


    作為法律賦予權利人的一種源于市場經濟的民事權利,知識產權的功能在于權利人有權排除或禁止他人制造、使用或銷售該權利保護范圍內的創新成果。時至知識經濟下的今日,在知識產權強保護和開放式創新的全球形勢下,這種排除權或禁止權的功能越來越被企業用于市場競爭與合作,借以發揮的主要作用已從限制或排除競爭(保護自己權利范圍內的創新成果),演化為確保業務和科技創新自由、競爭與合作工具等。


    2.2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根本目標和方向


    知識產權作為“禁止權”的權利屬性客觀上決定了其具有的功能。實體企業、非專利實施實體(NPE)、科研機構等不同的市場主體,甚至同一個市場主體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利用知識產權的“禁止權”功能,發揮的具體作用,亦有很大不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首要目標和工作方向是要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分析本企業對知識產權所具有功能的具體需求,以需求為向導,進而分析、選擇滿足每項需求的具體措施,即通過創造、運用或保護知識產權等措施,發揮企業發展需要自身知識產權發揮的具體作用,從而實現知識產權對本企業的價值。


    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層級,一是企業總體戰略層面需求,二是各業務發展及職能戰略層面,例如某個業務領域發展對知識產權的需求,再如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對知識產權的需求,第三個層面是具體的經營活動層面,如具體研發項目、新產品上市、人才引進以及標準采用或制定等等。發現并滿足企業發展各層級對知識產權功能的具體需求,是實現知識產權對本企業價值的根本途徑,也是知識產權管理的根本目標和方向。


    3、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內容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四個管理模塊。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四個模塊的管理活動,是實現企業對知識產權需求的主要管理任務和措施,也是知識產權管理部或人員職能管理的專業化管理活動;其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均能對企業發展發揮直接的作用,也即企業總體戰略、各業務發展及職能戰略以及具體經營活動均對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或保護有相應的各有側重的需求,因此創造、維護和運用的目標和方向同樣都是滿足企業發展各層級的需求,而知識產權維護是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的基礎,對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具有指導、促進和保障作用,其目標是為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提供依據和方向,因此也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更為根本的重中之重工作。


    3.1知識產權創造


    基于知識產權的權利本質,首先,知識產權創造的對象是作為“權利”的知識產權,而非該權利保護范圍內的創新成果。對于企業的知識產權職能管理而言,創新成果只是知識產權管理等相關人員創造知識產權的原材料,而創造的“權利”的數量和質量根本上分別取決于不同的因素。“權利”的數量根本上取決于原材料創新成果的數量,而“權利”的質量與創新成果的質量有一定關系,但并不取決于創新成果的質量。作為“權利”的知識產權的質量高低體現為權利范圍、穩定性等法律效力,取決于知識產權相關專業人員創造能力和水平。也因此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亦應界定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人員。


    其次,知識產權創造的目的同樣是滿足公司戰略、業務發展、關鍵經營活動的各種需求,如儲備知識產權競爭資源、避免業務發展中的知識產權風險、保護自身創新成果等,而不同的企業包括同一企業不同層級的需求有很大不同,因此,創造出的知識產權能夠發揮的作用或價值及發揮作用的方式亦有不同。例如,對于公司戰略或業務層面儲備知識產權競爭資源的需求,并不需要直接的顯見的知識產權運用活動,只需要知識產權客觀存在就已經時時發揮著保障公司業務發展的作用。正如國家創建軍隊武器的核心作用和價值一樣,對于企業而言,大多數情況下,知識產權作為保障企業業務發展的競爭工具和武器,其隱性的安全保障作用處于更加核心的地位。


    第三,知識產權創造的途徑,包括基于自主創新、研發合作或委托開發取得的創新成果進行知識產權創造,以及購買知識產權、獲得知識產權許可、收購并購等方式獲取公司戰略、業務發展及有關經營活動所需知識產權。


    因此,可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界定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圍繞企業戰略目標、業務發展及生產經營活動的需求,在自主創新、合作或委托開發、技術引進、收并購等科技創新和生產經營活動中,對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利用、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挖掘布局、知識產權申報審核及確權、知識產權相關合同審核、知識產權盡職調查等進行決策、實施和監控,從而獲取知識產權所有權、使用權及其他權益的知識產權管理活動。


    3.2知識產權維護


    關于知識產權維護的管理工作,當前過多地強調了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維持放棄的評估工作,近幾年專利的經濟價值評估亦成為關注的重點。知識產權維護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隨時掌握企業各項知識產權或其組合對于企業戰略、業務發展或具體經營活動的作用,以及發揮作用的方式,主要措施是定期進行知識產權評估。


    定期的知識產權評估工作需要投入較多的精力和資源,卻不能像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或保護工作一樣,能夠產生直接的顯見成效,但對于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具有重要導向作用。首先,圍繞企業各業務、產品或技術尤其是核心業務及主導產品的現狀及發展規劃計劃,評估分析現有知識產權或其組合在各業務、產品及技術領域的分布情況、支撐作用,有助于清晰地掌握現有知識產權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程度以及優劣勢等現狀,指導下步知識產權創造的方向和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自身知識產權的維權保護工作;其次,通過評估全面了解各項知識產權或其組合對于企業的價值及其體現、已有成效及價值趨勢等,是分類施策實現知識產權多維度運用,充分發揮各類知識產權的價值的重要基礎工作。


    因此,知識產權維護管理可以理解為,為形成對基于企業業務、產品及技術的知識產權組合的清晰認識,全面及時掌握企業各知識產權價值及功效作用,為知識產權創造提供方向指導、為知識產權運用提供精準信息、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決策依據,圍繞企業業務領域及其技術體系,針對各技術領域主體技術和技術系列,組合、評估企業獲取的專利、技術秘密、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知識產權管理活動。


    3.3知識產權運用


    鑒于近些年我國知識產權數量急劇增長,有關政策及相關研究開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運用或運營。如有觀點認為知識產權運用是知識產權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知識產權戰略中的最為重要的部分。知識產權運營居于知識產權管理系統的核心地位,如何有效地萃取知識產權的商業價值,使企業知識產權資源轉化成顯性的企業利潤和現金流,不僅關系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存在價值,更關系到企業贏得創新所得,獲得和保持持續競爭優勢。對于知識產權的運用或運營方式,基本都總結為自行實施、轉讓、許可、交叉許可、專利標準化、質押、出資入股、信托等,并突出強調運用或運營的目標是獲取直接經濟利益。在運用的對象上,存在將知識產權與創新成果或科技成果混用的現象,在運用的目的上,存在忽視企業具體需求而過于強調實現直接經濟價值的傾向。


    運用是根據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作為“權利”的知識產權,其權能包括消極權能禁止權和積極權能處置權,對知識產權禁止權和處置權特性的利用方式多種多樣,發揮的作用亦有不同。但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知識產權的運用對象是作為“權利”的知識產權,具體指其禁止權和處置權,而非該權利范圍內的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對于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具有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橋梁紐帶或保障等作用,但是知識產權的運用不應混同于創新成果的運用。


    其次,對知識產權禁止權和處置權特性的利用,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利用擁有的禁止權,發揮震懾和安全保障作用,也即因具有隨時可以禁止他人使用的權利,從而形成對競爭對手的震懾作用和對自身業務、技術或市場的安全保障作用;二是主動行使禁止權,包括協商、談判、調節等私力救濟方式以及通過司法途徑或行政途徑行使禁止權;三是運用處置權,也即當前有關政策及實踐中重點強調的知識產權的轉讓、許可以及投融資等運用方式。


    最后,知識產權運用的目的亦是滿足公司戰略、業務發展以及具體經營活動的各種需求,也因此,應分析把握企業自身的主要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運用知識產權的主要方式,從而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應有價值。


    3.4知識產權保護


    對于企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防止自身知識產權被侵犯,二是防止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防止自身知識產權被侵犯也即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主要指權利人主動行使禁止權的知識產權運用方式,如上所述,本質上屬于運用知識產權的行為,行使權利的途徑包括私力救濟以及尋求司法保護或行政保護,此外還涉及到侵權或疑似侵權信息監控、處理以及采取保護措施的相關決策。雖然保護自身知識產權本質上是運用知識產權的行為,鑒于目前政府、學界及實踐中,均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等并列的關鍵環節,似無必要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知識產權運用類別中,而仍沿用創造、運用、保護并列的分類方式,但卻有必要明確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概念間的關系。防止侵權他人知識產權主要是要應采取相關措施,避免自身產品、技術或服務以及物資采購、人才引進、引進技術、采用技術標準等生產經營活動及自身生產設施、工作平臺等侵犯給他人知識產權。


    4、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主體


    滿足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需求,實現知識產權對企業的價值,達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目的,需要實施知識產權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等專業化的職能管理活動。要確保知識產權職能管理活動達到預期效果、管理目標得以實現,必然要求配置承擔和實施知識管理職能的人或組織(以及經費等其他管理資源),也即管理主體。隨著企業職能管理的分工細化以及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化,知識產權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內部專門的職能管理活動,有必要在職能管理層面明確知識產權管理主體的定位與職責及其與其他相關職能管理的區別。


    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管理主體界定為作為職能管理主體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人員”而非“企業”,并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中予以明確描述,首先,有助于明確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人員的職能定位,其核心定位是對作為“權利”的知識產權進行管理,主要任務是亦是對作為“權利”的知識產權進行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其次,有助于明確知識產權職能管理與其他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責區別。再者,有助于明確知識產權職能管理部門的績效及考核。


    5、結論與啟示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基本概念對于指導企業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的目標和方向、分析和確定知識產權管理的重點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到底應該管什么的問題出發,梳理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概念研究現狀及存下的不足之處,提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是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人員為滿足企業戰略目標、業務發展及生產經營活動的知識產權需求,對知識產權的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進行決策協調、規劃計劃、組織實施和監督控制的管理活動,從而實現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保障、支撐和引領價值。


    該定義首先界定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目的是滿足企業總體戰略層面、業務和職能戰略層面以及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層面對知識產權所具有功能的具體需求,有助于明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同時也有助于明確知識產權管理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途徑。其次,提出按照知識產權管理關鍵環節分類,管理內容應包括“創造、維護、運用和保護”四個類別,同時指出知識產權保護本質上屬于知識產權運用的類型之一,其中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均能對企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關鍵在于是否滿足企業相應的需求,避免了過于強調通過實施處置權獲取直接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運用方式,從而導致忽視其他類型運用方式的價值,并強調知識產權的“維護”應作為知識產權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避免了管理內容的遺漏;最后,明確界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管理主體應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人員,有助于明確知識產權職能管理與其他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責區別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影吧 | 亚洲高清制服 | 91看视频| 99国产情| 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乱码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 | www.日韩在线 | 国产有码在线 | 国产精品日韩精 | 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区二区欧美 |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国产大神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蜜臀 | 91大神网 |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 91香焦国产线观看免费香蕉直播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 白丝被强行侵犯漫画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在线观看不卡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字幕 |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爱豆传媒全集免费播放 | 91老司机 | 午夜福利免费院 |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一 | 国产午夜精 | 吊钟奶视频免费观看 | 自拍影视乱伦国产 |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 国产熟女视频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伊人影音 |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 www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年性h版影视中文字幕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