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防疫一線人員,吃飯問題怎么解決?疫情期間工人沒有返崗,食品企業如何復工復產?
快餐盒飯、速凍包子、餃子、糯米雞、即食鴨……抗疫期間,深圳、重慶、武漢等地,由中央廚房提供、智能化全自動加工的美味餐食,源源不斷地提供給防疫一線人員,而這種安全健康的餐飲服務,也成為中式餐飲加工企業實現智能制造轉型的成功探索。
得知成果應用到防疫工作中,江蘇大學食品學院鄒小波教授高興地說:“我們高??蒲腥藛T上不了一線,就用科研成果來做戰‘疫’的堅強后盾。”
近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出臺了《關于提升高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而作為教育部“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近三年來,江蘇大學已實現發明專利轉化616件。該校專利全流程管理的成果轉化模式,不僅推動了校企、校地合作向深層次、高水平發展,而且提升了高??萍紕撔路战洕鐣l展的能力。
轉化率低于10%,要變產出為應用
我國自2008年起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高校取得的專利數量持續增長,甚至達到歐美高校的5倍以上,但是高校的專利轉化率卻普遍低于10%。
“美國高校的專利轉化率在40%左右,對比我國高校的專利轉化情況,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專利還只是處于產出的高峰,沒有真正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江蘇大學副校長丁建寧說。
“2個工人1個小時就能生產1320公斤的米飯,可以供4000人食用?!币咔槠陂g,南京樂鷹商用廚房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米飯線、炒菜鍋、洗箱機等自動化裝備,應用在了湖北武漢中百生鮮物流園的中央廚房工廠。公司總經理張如波說起這套來自于江蘇大學專利轉化的裝備,高興得合不攏嘴。
當前,我國餐廚行業普遍面臨租金高、人工費高、原材料成本高、出餐效率低的“三高一低”問題,急需智能制造技術支撐轉型升級。曾獲得過中國專利優秀獎的鄒小波調研后發現,現有的中式中央廚房更像一個簡單放大的后廚,作業主要還是大量人工介入的半機械化流水線。
鄒小波認為“中央廚房標準化、規?;?、集約化和信息化的生產模式,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式自動化中央廚房成套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負責人,他攜手國內25家單位開展了聯合攻關。
經過近三年時間的研發,鄒小波團隊研究的項目目前已經在5家大型企業示范應用,開發中央廚房設備38臺套,并形成示范生產線6條。在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廣東人愛吃的鹽焗雞、大盤菜、廣式靚湯等都實現了自動化生產。
“專利只有轉化了才能創造價值,現在要從專利創造轉變成專利轉化,注重輸出高質量的成果。”丁建寧表示,高校作為創新源泉,要更好發揮成果供給的作用,就必須提高成果供給的質量,提升高效服務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關注重點對象,為“榮譽專利”貼身服務
專利證書不是一張獎狀,如果專利不轉化,證書就是一張毫無價值的紙。
在現有的考評機制下,一些高校教師“急功近利”,把專利當作評定職稱、項目結題的工具,形成了一大批缺乏轉化前景的“榮譽專利”。
為此,江蘇大學開發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將知識產權管理融入科研項目選題、立項、實施、結題和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
“比如說,在專利創造階段,專利培育和運營中心的團隊就會進行專利布局和挖掘,對有市場化前景的方案進行及時合理的專利保護。”江蘇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負責人唐恒介紹,對學校優勢學科會加強專利導航分析,為重點團隊提供貼身服務。
2019年,“一種軸向喂入式稻麥脫粒分離一體化裝置”發明專利,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金獎,這也是我國農業裝備行業首獲該獎。依托這一專利技術,我國民族品牌的競爭力顯著增強,外資品牌的高端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在我國市場占有率從80%縮減至20%。
該項專利發明人李耀明教授來自江蘇大學農業裝備工程學院,他也是學校知識產權團隊一直關注的重點對象。團隊通過對國內外4000件農機專利進行分析,為農業機械技術領域中的專利提供挖掘、培育、布局等服務,最終形成了一批核心專利。其中,僅李耀明這一項金獎專利技術已在多家龍頭企業得到應用,近三年共銷售產品86000余臺,新增銷售額69億元、利潤8.9億元。
“好的專利技術就像一顆優質的種子,經過專利運營工作的灌溉、施肥,這棵種子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造福社會?!碧坪阏f。
丁建寧認為,知識產權工作不僅僅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涉及到高校科技創新和考核評價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校級的管理體系,才能實現全面的統籌和協調?!?/span>
確定權屬分割,制約瓶頸逐一突破
2016年,江蘇泰州高港一家企業主動找到江蘇大學醫學院龔愛華教授,想要和他的團隊合作做一款納豆激酶功能食品。
納豆起源于中國,但日本產品卻占據了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納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經過三年的合作,合作企業的產品供應了國內十多家公司,并出口歐洲市場,取得1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聯合國內多家企業發起制定產品團體標準和產品檢測方法標準,團體標準于2019年7月頒布實施。
一個50萬元的橫向項目經過三年的運作,能取得這樣的成效,龔愛華多少有點意外,同時他也慶幸,在合作之初,團隊就已經謀劃好核心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轉讓事宜,菌種、配方以及功能評價的相關專利歸研發團隊所有。
過去,制約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事業單位的科技成果視為國有資產,高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力得不到有效釋放;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對科研人員和成果轉化人員的獎勵力度較小,激勵作用有限;高校協同創新能力不足,產學研合作的空間需要進一步拓展。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高??萍汲晒D化的制約瓶頸逐一突破。
目前,江蘇大學已頒布《江蘇大學專利分割確權管理辦法(試行)》,推動在專利投資入股前的權屬的分割,讓創新團隊最高能持有90%的份額。龔愛華的2個專利也成為學校最早一批進行專利分割確權的專利,他持有了入股前90%的權屬份額,這也讓他轉化成果再無后顧之憂。
制定專利分級標準、優化專利評價制度,強化對重點成果PCT申請支持、優化專利資助政策,啟動專利確權分割試點工作……目前,圍繞從創新端到應用端實施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江蘇大學已開展系列知識產權制度優化工作,不僅為后端的專利轉化奠定基礎,而且也為科學確定個人和學校之間合理的權益分割和分配提供支持。
截至2019年底,江蘇大學近三年發明專利轉化616件,占近三年授權發明專利量的23%;江蘇大學維持10年以上有效發明專利145件,其中轉化61件,轉化占比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