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專利對于市場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專利的排他性,《專利法》規定,專利權利人可以排除市場上其他主體以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企業研發創造了新的技術,就要將新技術申請專利,以形成技術上的壟斷,再將新的產品投放到市場上,由于企業擁有了專利,其他競爭對手就只能干瞪眼,看著他占有市場份額,并通過占有市場為企業帶來盈利,這就完成了從技術研發到盈利的商業閉環。在這個商業閉環中,專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搭建起研發到市場的橋梁。
當然,并不是說沒有專利就無法占有市場,影響市場的因素還有很多,但其對市場的占有就只能借助于商業手段,無法像專利獲得法律保護這樣可靠了。因此,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專利狀況良好,很大程度上表明這家企業對研發和技術足夠重視,其占有或可能占有的市場份額就很大,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而如果一家企業的專利堪憂,足以認定其對技術研發不夠重視, 一般技術實力較弱,即使有一定的技術,也沒有專利進行排他保護,技術也很容易被復制粘貼,就無法帶來可預估的市場份額。一個技術堪憂的企業,似乎就不是理性投資者應該關注的優質資產了。
因此,我們可以說,新技術加好專利能帶來大市場,新技術+好專利→大市場,兩者缺一不可,當然,一般情況下兩者是一起缺的,沒有新的技術不會有好的專利,沒有好的專利往往也表明技術不過關。
想要通過專利來評價企業的投資價值,當然先要想辦法評價企業的專利狀況。其實評價一個企業專利狀況可以有多種維度,有一些可以從數據庫直接獲取,有一些需要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或技術功底,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判斷指標以供參考,雖然不夠全面,但是鑒于優質資產有限,通過這幾個維度就足夠排除大部分雷區了。
專利的數量
專利的申請量是個最直觀的數據,對于企業而言,專利申請是需要付出實實在在的成本的,即使代理所收費再低,在大規模的專利申請量面前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華為堅持將年收入的約15%投入研發,其中專利管理就占了不小的比重。因此一家企業的專利申請量至少能表明其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一般來說,投入了資金完成的研發成果都會用專利進行保護,否則一旦產品投入市場,就是為他人做嫁衣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一家企業的專利數量少得可憐,基本上可以認為其沒有什么技術,持續發展能力值得懷疑。除了專利申請總量之外,還可以關注有效專利數量、PCT申請量、申請趨勢變化等指標。
合作的專利代理機構
對于其他行業的人員,可能很難從企業合作的專利代理機構去判斷其專利狀況。但作為專利行業的從業人員,可以獲得更多的代理機構信息,根據代理機構的申請量、知名度、從業人員、收費標準等信息會對代理機構有一個印象。比如目前行業中的代理機構對發明申請費的定價可以粗略分成三個檔次,五千以下的,五千到一萬的,一萬以上的。如果上市公司主要與收費在一萬以上的代理機構合作,可以說明其對技術的實際保護重視程度較高,其所擁有的專利能成為新技術搶占市場份額的有力保障。而如果上市公司合作的代理機構收費很低,就很難保證代理機構會投入足夠的精力去為技術爭取到合適的保護范圍,專利的質量打了折扣,其能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大受影響,換言之,一家企業只愿意用低價去保護自己的技術,其技術本身的價值也就值得思考了。
專利的質量
相對于上文的兩個指標,評估專利的質量可能需要更加專業的技能,不過僅僅基于選擇優質投資資源的目的,我們大可不必去細讀企業眾多的專利文本。只需選擇近期申請的一到兩篇專利,簡單看一下以下幾個方面:權利要求的數量、獨權的保護范圍是否具有排他性,從權布局有沒有明顯的錯誤,說明書的頁數,說明書的內容是否詳實,說明書附圖的數量,就大致可以得出專利質量的評價,將明顯專利質量較低的企業排除在價值投資的選擇范圍之外。
經過以上三個指標的考察,基本可以反映出一家企業的專利狀況,如果還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再研究一下其專利布局、專利訴訟、專利許可等情況,為價值投資提供參考依據。
在風起云涌的股市上,總會有弄潮兒賺的盆滿缽滿,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很難有能力和精力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走勢,而不跟風、不盲從,堅持投資優質資產或許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投資策略。通過專利情況去判斷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不失為一個可行的途徑,也是專利行業從業者利用自身技能創造財富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