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要求強化體制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的協同,探索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打通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通道。三年來,各試驗區域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性梗阻、體制機制性障礙開展改革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形成了三批改革經驗舉措,相繼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并向全國推廣。
一、改革科研選題機制,科研與產業發展銜接更加緊密
二、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確權新制度,不敢轉問題得到破解
三、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新機制,不愿轉問題明顯改觀
以往科技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化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主要為無形資產,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時,給價值評估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且國有產權、院所集體產權交織在一起,轉化之后的收益不易明確界定。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轉化科技成果過程中,一般給予個人和團隊技術入股獎勵,但由于技術獎勵股不涉及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成本,他們在后期技術能否實現產業化上并不十分關心,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針對這一問題,試驗區域從科技人員積極性不高、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難等根本性問題入手,探索出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系列有效路徑。比如,西安試點基于技術股+現金股的股權激勵模式,支持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開展無形資產入股和量化激勵改革,通過組建股權多元化的高技術產業化公司,實行研究院控股、戰略投資者參股、經營層和技術層持股的股權結構,依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立了28個高技術產業公司,其中4家已上市,極大地激發了科研院所、成果轉化公司等多方面的積極性。
四、完善科技成果權益保障機制,轉化維權問題逐步改善
五、打破科技人員流動束縛,轉化人才結構問題得到優化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只有激活了人才的創新創造力,科技成果的供給才能源源不斷。當前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還面臨結構性不足的突出矛盾,高水平創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匱乏。針對這些問題,試驗區域通過改革事業單位編制、提高人才引進工資發放的靈活性,大膽試驗,探索出了“事業單位可采取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引進緊缺或高層次人才”“事業單位編制省內統籌使用”等一系列改革舉措。